最近发现一个怪事儿:有些弟子把内家拳的“开合”练歪了!不是胳膊腿儿瞎比划,就是憋着劲儿硬撑,看着都替他们着急!今儿这篇文章就把这内家拳的“命根子”——开合,讲个明白!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一、开合,内家拳的命脉所在!
“开合”说白了,它就是身体运行的根本法则,更是内劲生发、气血奔流的开关!《太极拳论》开篇就说“太极者,无极而生,动静之机,阴阳之母也。” 这“动静”、“阴阳”,落实到身上,最核心的体现,就是“开合”二字!
开:可不是让你把胳膊腿儿抡圆了甩出去!那是外行看的热闹。真传的“开”,是骨节缝里那股子撑拔劲,是气血像小溪汇入江河一样,自然而然往梢节(手指脚趾)奔涌的感觉。如同老树发新芽,那股子破土而出的生命力,是由内而外的舒展,是劲力通达、精神提起的状态。气,随之而升、而发。
合:很多人练成了缩脖端胛,跟个受气包似的!真正的“合”,是周身骨节严丝合缝地对上榫卯,是气血精华瞬间敛聚回归丹田小腹的那股沉稳劲儿。如同蓄满劲的强弓,引而不发。是劲力回收、神气内敛的根本。气,随之而降、而蓄。
记住喽!开合,是内里的气血、劲力在驱动外在的筋骨、架势!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二、三大内家拳对开合的认知!
1. 太极拳:如长江大河,开合尽在圆转中
一个“掤”手上举,看着是手臂起来(外开),真东西在哪儿?在命门(后腰)微微后撑,两肩胛骨像翅膀一样往下、往外松开(内开)!劲从脚底蹬地而起,通过松开的关节节节贯穿到指尖,这叫“开中有合”(外形开,内劲支撑结构合)。
一个“捋”手回收,手臂是往回带了(外合),核心在哪儿?在小腹丹田像漩涡一样往里、往下沉坠,后背督脉仿佛有气贴脊下行(内合),把来力稳稳当当化于无形。同时,腰胯的旋转协调周身,这叫“合中有开”(外形合,内劲圆转流动不息)。拳谱讲“气遍身躯不稍滞”,靠的就是这开合无间、如环无端的圆活劲儿!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2. 形意拳:似雷霆电闪,开合就在一瞬崩炸
站三体式,就是“合”的极致!重量六、七稳稳沉入后腿,前脚三、四虚点,脊柱如大龙中正,周身肌肉放松得像挂在骨架上,但骨节对拔、精神凝聚,气血沉敛于丹田。静若山岳,蓄势待发,这就是“合”的功夫。
一个崩拳打出去!后腿猛地蹬地(力从地起),丹田瞬间一“震”,腰脊如弹簧般猛然前送,这股爆炸性的力量通过“开”的肩、肘、腕关节,毫无损耗地直达拳锋!拳出如电,打完瞬间,又能自然弹回“合”的状态。整个过程,开合转换只在电光火石之间,干净利落,绝不拖泥带水!拳谱云“起如风,落如箭,打倒还嫌慢”,根子就在这开合的爆发力上!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3. 八卦掌:走转如游龙,开合藏在拧裹中
走圈,是八卦的魂。每一步趟出去(开步),不仅仅是脚动,关键在于腰胯像磨盘一样旋转拧裹,带动全身筋骨螺旋伸展。掌向外推或穿,伴随着肩窝、胛骨深层次的松开(开),劲力如拧绳般从脚底旋绕上升至掌指。
换式回身(合步),看似步子在收,全身的拧裹劲儿、螺旋劲儿不能丢,反而借着回身的势能,将劲力更深地敛入核心(丹田、命门)。整个走转过程,如同拧紧又放松的弹簧,开即是拧裹蓄力,合即是转换蓄势,循环往复,连绵不绝。老话讲“行走坐卧皆是练”,八卦的开合,就在这永不停歇的拧裹走转之中!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三、开合与气血:让你练拳事半功倍!
咱练内家拳的,不懂点中医气血经络,那真是瞎子摸象!开合,直接指挥着你身体里的“内气”运行:
开时:清气上扬,阳气生发。气血顺应拳势,由丹田核心向四肢百骸、特别是梢节(手指尖、脚趾尖)充盈鼓荡。经络通畅,精神振奋。这符合中医“阳主动”、“升发”的特性。
合时: 浊气下降,阴气涵养。气血精华收敛回归于丹田,滋养五脏六腑。心气下沉,神意内守,根基稳固。这对应中医“阴主静”、“收藏”的根本。
练对了开合,就是最高明的导引术! 气血随着你的拳势自然升降开合,濡养筋骨,调和脏腑,这才是内家拳祛病强身、延年益寿的根本道理!拳谱里“内练一口气”,练的就是这开合有序引导下的浩然正气!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四、练开合最容易犯的错误!
误区一:开合=外形动作大。错!胳膊抡得再圆,腰胯不松活,丹田不参与,那是“空开”,是花架子!合的时候缩头缩脑,精神萎靡,那是“死合”,毫无生机!
误区二:开就是使劲撑,合就是拼命缩?又错了!用僵力硬撑,气就憋住了;死命往里缩,劲就断了。开合讲究的是松活中的饱满,自然中的规矩。是筋骨松开后自然产生的掤撑劲(开),是神意内敛后自然形成的沉稳感(合)。
误区三:光练拳架子,不站桩?桩功,尤其是无极桩、混元桩,是体悟开合最直接的法门!在极静中,感受气息的微微开合,体会骨节的对拔松开(开)与周身整体的沉稳下坠(合)。桩里找不着开合的感觉,拳架子练得再熟,也是浮在表面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信通配资-配资炒股投资-股票配资官网首页-南京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